價格戰后遺癥!多地提醒“慎用智駕”,取消激光雷達、閹割安全,車主才是最大受害者
近段時間在智駕的事故頻發后,各地高速開始出現“慎用智駕”的標語。在高舉全民智駕大旗,車企們蜂擁而至在智駕上使出渾身解數的時代,交通部門終于是出手了。
然而,智駕從豪華到普及的發展歷程,實則是價格戰的體現,取消激光雷達,閹割安全冗余,后遺癥凸顯,最終的受害者還是車主。

01 慎用智駕,終于要起“規范了”
“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”,春雨綿柔細密,行人凄迷紛亂,這一次的小長假,交通部門打出的不再是“注意雨天路滑”的標語,反而用“慎用智駕”取而代之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國三大節日的路況,屬春節假期最為復雜,其次是國慶,最后是清明,即使加上了周六日才有短短的三天假期,但堵車情況,同樣異常嚴重。復雜的路況,對于智駕來說是極大的考驗。
事實上,車企們早就開始大力研發智駕,并大力宣傳,早兩年就時不時曝出有車主將智駕當作自動駕駛使用,自己在車內看劇刷視頻,任由車輛自行駕駛,在方向盤掛一個稍有重量的物事,即可無視脫手提醒。
因不規范使用智駕而發生的車禍,不在少數,在車企們宣傳“智駕比人駕安全”的大背景下,消費者們逐漸忽略了開啟智駕其實是存在條件的,如車型高低配存在智駕差異,路況的差異存在智駕差異,甚至白天與黑夜的差異也存在智駕差異。
在出事之后,才從普及智駕轉而為普及教育,這算得上是不幸的萬幸。
02 取消激光雷達,閹割安全冗余
客觀地說,當下的智駕,是極度泛濫的。筆者認為,智駕屬于嚴肅的技術,與交通安全密切關聯,不應該夸大其詞;另外,歸結為技術,則比拼之時需要向上比拼,而并非向下比拼。
然而,在價格戰打得愈發激烈的情況下,安全冗余被閹割,是智駕安全與價格下探矛盾尖銳化的源頭。簡而言之:價格下探,真的可以保證智駕也可以安全嗎?
過往,智駕進行加速推進的階段,國內有兩種方案形成對立,分別為激光雷達方案和視覺方案。所謂的激光雷達方案,即加入了至少1顆激光雷達,以提升安全冗余,讓智駕能夠應付更加復雜的路況;且相對于視覺方案,擁有了激光雷達可進一步提升夜間行車安全。
在價格戰的影響下,2024年中國汽車利潤行業利潤率僅為4.3%,低于整個下游工業利潤率及2023年的水平;另外,2024年新車市場的整體折扣率近15%,部分月份達到了17.4%。新賽道,獲得先機固然關鍵,但以價換量的結果是,整個汽車鏈條呈現出不健康的狀態。
此前就有傳出,車企會每年給供應商壓價10%;而降本增效的風潮下,各大車企要做到既提升了競爭力,又降低了成本,是一道十分矛盾的難題,新勢力車企小鵬汽車給出的答卷是:選擇性放棄激光雷達方案,轉而在新車型普及視覺方案。
“AI智駕”看似冠冕堂皇,實則又是價格戰后遺癥下的產物。
有網友表示,近期熱議的小米事件,夜間開啟智駕或許是造成事故發生的其中一個原因。畢竟事故車輛為標準版車型,沒有配備激光雷達,難以應付夜間高速行駛;如果所駕駛的車輛配備激光雷達,可能會有另一個結局。
03 最后(hou)結語(yu)
2016年,激光雷達單顆成本高達8萬美元,約合56萬人民幣,后來降到2萬美元,如今已經被打到幾百美元一顆,成本已經下降了足夠多。
不過,在價格戰的影響下,許多原本賣20多萬的車型,推出新款后直接降到10多萬,車價在降,必然需要閹割部分配置,以保證毛利率。可即便如此,車企們的說辭有意無意在“價格降了,成本也降了,技術卻越來越強大”上引導,信任車企的車主們,固然成為了最大受害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