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偉達回應H20芯片安全問題:不存在后門、終止開關和監控軟件
在中國(guo)國(guo)家互聯網信息辦(ban)公(gong)室(網信辦(ban))對英偉達(da)(NVIDIA)H20芯片的(de)安全(quan)問題進行(xing)正式約(yue)談后數日后,這(zhe)家全(quan)球圖形處理巨頭于8月(yue)6日凌晨發布一份(fen)詳盡(jin)的(de)書(shu)面回應。

回應的核心便是強烈否認其芯片存在任何“終止開關”或后門控制,強調其設計遵循全球網絡安全標準,并引用歷史事件如90年代的“Clipper芯片”崩潰事件警示后門風險。
一場由特供芯片引發的安全風暴
2025年7月31日,一場關于科技主權與國家安全的芯片風暴在中國汽車產業掀起漣漪。
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據《網絡安全法》《數據安全法》《個人信息保護法》三法聯動,約談英偉達(NVIDIA),要求其就對華銷售的H20算力芯片存在的漏洞后門安全風險問題作出說明并提交證明材料。這一事件的核心,指向英偉達專為中國市場定制的"特供版"AI芯片——H20。
2023年底,為應對美國出口管制政策,英偉達在Hopper架構基礎上專為中國市場開發了這款“特供版”計算芯片。其算力上略高于華為昇騰910B,但僅能滿足垂類模型訓練與推理需求,遠不及旗艦級H100芯片,無法支撐萬億級大模型訓練。
其獨特價值在于,在嚴格滿足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的前提下,當時向中國市場提供了可獲得的最高等級AI計算性能。其定價區間為1萬至1.2萬美元,在中國市場展現出一定性價比優勢。市場數據也顯示,2024年字節跳動與騰訊分別采購了約23萬顆英偉達芯片。
這款在 2024 年一季度推出的 "降配版" 芯片,自誕生之日起便裹挾著復雜的政治經濟因素 —— 美國政府在 2025 年 4 月突然宣布禁售,卻在三個月后戲劇性解禁。
而就在英偉達官宣解禁的不足半月間,有信息披露指出,英偉達旗下的計算芯片可能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。此前更有美國國會議員提出,要求美國出口的先進芯片須具備“追蹤定位”能力。而有美國人工智能領域專家進一步透露,英偉達計算芯片的“追蹤定位”與“遠程關閉”技術已頗為成熟。
這種硬件級后門設計,讓搭載H20芯片的智能汽車、醫療設備和金融系統面臨"電子炸彈"般的潛在風險。
英偉達的技術抗辯
對此,英偉達給出千字長文回擊了網信辦對H20芯片安全性的質疑。
英偉達在回應中開宗明義,指出當前的安全擔憂源于“誤用風險的過度反應”,并澄清H20芯片不存任何形式的遠程控制機制。針對汽車產業尤為關注的自動駕駛系統集成,英偉達強調:“NVIDIA GPU 不存在也不應該設置終止開關和后門。”
這一論斷基于超過30年的處理器設計經驗。英偉達官方表示,“硬編碼單點控制始終是不可取的想法。經驗告訴我們,將后門嵌入芯片可為黑客和敵對勢力提供可乘之機,破壞全球數字基礎設施和業界對領先技術的信任。”
針對“智能手機‘查找我的手機’‘遠程擦除’可類比GPU終止開關”的質疑,英偉達強調技術本質差異:軟件功能(如特斯拉的“哨兵模式”)由用戶主動啟用,且數據流透明可追溯;而硬件后門是“用戶無法感知、無法關閉的永久性缺陷”。
這如同經銷商在汽車上設置遠程制動器,不合理且損害安全。甚至可能成為黑客或敵對勢力遠程干預的突破口,進而導致災難性的后果。
“不存在所謂‘好’的秘密后門,只有必須被徹底消除的危險漏洞。”因此,在英偉達看來,產品安全性必須始終以正確的方式實現,即通過嚴格的內部測試和獨立驗證,并完全遵守全球網絡安全標準。而強大的安全性建立在“深度防御”的原則之上,疊加多重保障措施,以確保任何單點漏洞都不會損害或關閉系統。